革命性比肩網際網路 ChatGPT改變世界
ChatGPT是「巨型典範轉移」,不只帶動產業發展,也有點像當年網際網路誕生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更大讚ChatGPT等新應用程式將改變世界。
聊天機器人ChatGPT去年11月推出後,僅花兩個月就達成用戶破億,成為史上成長速度最快的應用程式,帶動人工智慧(AI)軍備競賽,也讓投資ChatGPT技術的微軟有機會挑戰Google長久以來的搜尋引擎霸主地位。
到底什麼是ChatGPT?一般人如何使用?有哪些優缺點?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(Bill Gates)2月大讚ChatGPT等新應用程式能透過訓練改善閱讀與寫作,提高辦公效率,將改變世界。
ChatGPT是什麼? 有請「本尊」說分明
ChatGPT免費版開放所有人使用,只要連上官網點選註冊,輸入電子郵件信箱、密碼、手機號碼等資訊,再收取驗證信,即可快速註冊,接著回到官網輸入帳密即可登入使用。
ChatGPT使用方法很簡單,在對話框輸入想問的問題或想聊的主題,就能快速獲得一段透過生成式AI(Generative AI)技術呈現的回答。例如詢問「什麼是ChatGPT」,會得到以下答案:
「ChatGPT是一種基於GPT(Generative Pre-trained Transformer)的大型語言模型,由OpenAI訓練。它是使用深度學習技術,通過對大量文字數據進行預訓練而得到的,可以產生自然語言文本的模型。
ChatGPT是一種對話型的GPT模型,其訓練目的是讓模型能夠以自然、流暢的方式進行對話。因此,它可以應用於多種對話場景,例如聊天機器人、問答系統、智能客服等。」
從這段回答可以發現幾個關鍵字。ChatGPT的基礎是「大型語言模型」(Large Language Model),也就是具有超過1,000億個參數的自然語言處理系統,由於資料量龐大,導致開發和維護十分困難,大多數企業無法使用或訓練大型語言模型。
另一個關鍵字OpenAI是ChatGPT開發商,多年來與微軟密切合作。微軟2019年宣布向OpenAI投資10億美元(約新台幣305億元),共同為微軟雲端平台Azure開發新技術;今年1月再加碼對OpenAI進行「為期數年、價值數十億美元」的投資,相當看好生成式AI前景。
不過,開發和訓練AI需耗費昂貴成本。OpenAI執行長阿特曼(Sam Altman)去年12月曾透露每則聊天的平均成本大約數美分。OpenAI預估2023年將賺進2億美元,相較微軟長期將投資的數十億美元有明顯落差。
ChatGPT回答非萬能 恐存在偏見或邏輯謬誤
ChatGPT的優點是事先已在龐大語料庫學習,可以理解自然語言,產生流暢的對話;同時可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和需求調整,或透過修改模型架構來擴充能力。
ChatGPT只用兩個月時間就達到用戶破億,遠快於Instagram約兩年半、TikTok約九個月。在受到眾人追捧的同時,也有不少缺點待改善。
舉例來說,ChatGPT性能取決於訓練數據的質與量,為達到良好性能,需要大量的訓練數據。
其次,ChatGPT透過大量語料庫進行訓練,這些語料庫可能存在偏見,會影響ChatGPT生成文本的客觀性。有時候ChatGPT可能無法全面理解上下文語意,導致回答不符合問題的實際意圖,也可能不符合現實或不合邏輯。
OpenAI對這些缺點也心知肚明,3月14日推出更強大的語言模型GPT-4,在律師資格考試模擬測驗中,成績為應試者前10%,也就是勝過九成考生;同時具備圖像辨識能力,例如用戶發送一張冰箱內部的圖片,GPT-4不僅能正確辨識圖片內的東西,還會編造依這些東西做出的食物。
微軟已宣布把ChatGPT背後的生成式AI功能應用在具代表性的Excel、Word和Outlook等辦公軟體,能瞬間製作出會議紀錄、日曆或PowerPoint投影片等。
AI浪潮來勢洶洶 企業界迎巨型典範轉移
電信業和科技業都感受到這股AI浪潮有多大。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形容ChatGPT是「巨型典範轉移」,不只帶動產業發展,也有點像當年網際網路誕生,原本查資料要去圖書館,有了網路之後可以隨時查。沒有ChatGPT之前,解決問題需要求助於人,現在有了「學霸同事」ChatGPT,什麼事情都可以問它,根本就是萬能助理。人類要開始學習如何使用類似ChatGPT這樣的工具,讓學習、工作和生活變得更好。
代工大廠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形容AI仍處在「中學」階段,還沒到大學或研究所程度。AI會取代哪些產業還不可知,但是AI對於判斷圖形和聲音非常擅長,會強化科學家的判斷能力,目前還沒到取代人類的階段,大部分是強化工程師、作家和學生的學習能力。
LINE台灣資料工程部資深經理蔡景祥表示,生成式AI的回答可提供從未想過的角度,幫用戶閱讀大量資料、進行摘要,成為動腦夥伴,是相當好的工具。例如想廣告文案毫無頭緒時,過去需要大量閱讀或問朋友,現在透過與生成式AI互動,可自己慢慢釐清想法。
電子製造服務廠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指出,人工智慧生成內容服務創造更多新應用,推升雲端伺服器需求,降低元宇宙內容生成成本,促進元宇宙應用發展;此外,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應用,也會帶動資料和數據儲存商機。
根據研究機構TrendForce統計,截至2022年,AI伺服器出貨量占整體伺服器比重近1%。2023年在聊天機器人相關應用加持下,預估AI伺服器出貨量將年增8%,2022年至2026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0.8%。
生成式AI上線後超進化 站巨人肩上發展應用
前Google工程師、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接受《全球中央》採訪提到,原本預期生成式AI技術還要三年才成熟,不料ChatGPT提早三年推出,上線後又以更快速度迭代。
GPT先前版本的推理能力還不顯著,不擅長解數學題目,現在GPT-4已經有邏輯能力,可以看手繪草稿就產生網站程式碼。程世嘉認為,這已經足夠讓前端工程師恐慌,因為GPT-4取代了程式設計和編碼工程兩個任務。
他預期「會寫程式的機器人」接下來幾個月發展將突飛猛進,呼籲企業立刻採用AI提供加值服務,例如製造業可透過AI提升產線良率、檢測更多瑕疵,或用AI設計新的電路和電腦架構。對於有應用場域的科技公司,這會是大躍進的機會。
「AI已經不是可有可無的選項,必須當成基礎設施發展。」程世嘉直言,科技進展還在加速當中,正確的因應策略非常重要,不該再打造「台版ChatGPT」,現在GPT只有美國玩得起,台灣再走相同路線會浪費國家資源,應該考慮「站在巨人肩膀上」發展相關應用,「千萬不要站在巨人腳邊,一定會被踩死」。
台灣發展AI對話引擎 「不必跟ChatGPT一樣」
在產官學共識下,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3月30日宣布將推動台灣發展「可信賴AI對話引擎」,提供一個讓政府、業者在各自專屬需求與領域下,可應用的對話模型,並預期在不同階段逐步釋出預訓練模型。
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分析,「台灣如果做一個跟ChatGPT一樣的東西,就沒有什麼意義了」。台灣具備演算法和算力相關能力,可以訓練大型語言模型,但需要有人「做莊」,把本土語料集結起來訓練模型,打造讓產業可以信賴、快速的解決方案。
杜奕瑾認為,台灣自行發展生成式語言模型,比較偏向「防守」性質。OpenAI開發的ChatGPT已經變成一種商業AI模式,如果倚賴OpenAI的AI服務,可能以後會變得沒有選擇,就像台灣很多數位服務都依賴國外業者,有一點「數位殖民地」的感覺。
他建議以台灣的場域和應用為主,去訓練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,就像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訓練語音辨識模型「雅婷」的思維,如果拿國際上的語音辨識模型用在台灣,對於中文、英語和台語夾雜的語音,辨識能力並不好,才決定自己訓練模型,目的是為了解決台灣的需求。
杜奕瑾直言,「如果未來語言模型都由某幾家公司提供,可能會變成超級強權。當一個技術成熟,你又太倚賴某一家公司的話,會有一些壟斷的風險」。
AI搶飯碗也創造新工作 衍生學術倫理疑慮
高盛集團最新研究顯示,隨著ChatGPT等人工智慧產品問世,全球多達3億個就業機會可能受影響。勞動力市場可能發生變化,從歷史上看,科技進步會使工作變得多餘,但同時也會創造新的工作機會。
高盛分析美國及歐洲就業市場,約三分之二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恐受到自動化影響;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為香港、以色列、日本、瑞典和美國。
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是學術倫理,教師擔心這項科技可能助長作弊和剽竊等行為。
香港大學一度宣布,禁止所有課堂、作業和評估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。臺灣學術倫理教育學會則主張以開放、包容態度接受新科技發展,但也要了解科技的侷限,建議大專、研究單位在制訂相關規範時,須多面向討論溝通,說明可用或禁用的情境。
臺灣大學3月13日公布「針對生成式AI工具之教學因應措施」,建議師生先溝通,釐清課程使用AI工具規範,最好也明白標示在課程大綱內。
臺大也提出,目前已有多款偵測工具可用來判斷學生是否在作業中使用ChatGPT。不過臺大提醒,如果生成內容經過修改而不是被直接使用,偵測的困難度更高。同時,由於AI生成的內容為隨機文字組合,即使偵測工具判定作業中有使用AI生成的文字,也無法提供確切的證據,教師應謹慎看待。